软件评测师考试全解析:基础知识与核心测试技能

作者:创始人 点击:0 发布时间:2025-07-02

01软件评测师考试内容概述

► 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

软件评测师考试涵盖计算机系统构成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技术、中间件、网络和程序设计语言等方面,考察应试者的技术理解与应用能力。在软件测试领域,测试对象涵盖了程序、数据和文档等多个方面。


► 测试过程与原则

软件测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:初测期、细测期和回归测试期。初测期主要聚焦于验证软件的主要功能和关键执行路径,旨在排除显著障碍。细测期则更加细致,依据测试计划和大纲,对软件进行全方位的测试,包括功能、性能、用户界面等,以期发现各类错误和问题。回归测试期则是在系统达到稳定后,对已知错误进行复查,确认无新错误引入后,方可结束测试。软件测试需遵循多项原则,如溯源性、工程性、独立性等,以确保测试的有效性和客观性。

► 缺测率与测试效果

缺陷探测率(DDP)是评估公司测试工作效率和软件质量成本的重要指标。在某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中,我们观察到不同角色在缺陷发现方面的贡献。开发人员自行修正了80个缺陷,而测试人员A和B则分别发现了50个独特的缺陷。客户也反馈了50个缺陷。基于这些数据,我们可以计算出该公司的缺陷探测率为78.3%。这一指标反映了公司在测试环节的效率和软件质量水平。

接下来,我们进一步探讨软件缺陷的不同表现和阶段。软件中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:首先是错误,这是软件缺陷的静态表现,即存在于软件代码中的瑕疵;其次是故障,这是错误的动态反映,指软件在运行时因缺陷而引发的问题;最后是失效,这是软件缺陷导致的直接后果,可能影响软件功能的正常使用。

► 测试阶段与方法论

在软件开发过程中,V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。系统测试环节主要对概要设计进行验证,确保软件的整体架构和功能符合设计要求。集成测试则聚焦于详细设计,对软件的各个组件进行组合和测试,确保组件之间的协同工作。而验收测试则是对用户需求说明的追溯,旨在验证软件是否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。通过这些环节的严格把控,我们可以有效提升软件的缺陷探测率,进而保障软件的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。

接口数据测试、模块间时序测试以及全局数据测试共同构成了集成测试的关键内容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,测试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,它贯穿于整个开发流程。为了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,我们需要对软件进行全面的测试,包括单元测试、集成测试、系统测试、确认测试和验收测试等多个阶段。

单元测试是对软件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重要环节,它主要关注模块接口、局部数据结构、路径、错误处理以及边界等方面的测试。其中,是否使用了尚未初始化的变量就是局部数据结构测试的一个关键点。

► 自动化测试与编码规范

自动化测试能显著提高测试效率,缩短测试周期。在评测软件编码规范时,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:源程序文档化、数据说明方法、语句结构以及输入/输出方法。可移植性是衡量软件质量的重要指标,它包括适应性、易安装性、易替换性以及依从性等多个子特性。

选择测试案例时,应优先考虑高吞吐量业务、高商业风险业务以及高服务器负载类型的业务。负载测试旨在逐步增加系统负载,观察系统性能变化,以确定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前提下,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量。压力测试则更进一步,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,直至系统性能失效,从而获得系统能够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。

为了检验Web系统在连续执行业务时的表现,需要进行疲劳强度测试,以验证系统在724小时连续运行下的稳定性和性能。在负载压力测试中,常用的指标包括并发用户数、平均事务响应时间、吞吐量、点击率以及资源利用率等,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。

湖北衡智检测服务有限公司